從道教的思想淵源來看,首先是道家思想。道家和道教,本來是有區別的,先秦道家,是以老莊為代表的一個哲學派別,而道教乃是東漢形成的一種宗教。二者并不是毫無聯系,道家哲學乃是道教的思想淵源之一。道教的基本信仰也是道,它從宗教的角度把道說成是“神異之物,靈而有信”、“為一切之祖首,萬物之父母”(玄綱論)。道教還把老子看作道的化身,把道與老子合二而一。這種思想在道教成立之前就有了。其次,道教還吸收了儒家的倫理綱常思想。這種倫理綱常的核心是“三綱五常”,這是封建社會中最主要的道德關系。南宋朱熹說:“其張之為三綱,其紀之為五常”,并把它看作是天經地義的永恒不變的“天理”,誰也不能違犯。此外,易學和陰陽五行思想對道教的影響也是十分明顯的。東漢時候的《太平經》就是以陰陽五行為家,而魏伯陽的《周易參同契》乃是假借《周易》爻象的神秘思想來論述修仙的方法,對后世道教影響甚大,被稱為“萬古丹經王”。
道教也吸收了墨家思想。墨子是提倡尊天明鬼,這種思想顯然是被道教所吸收。墨子提出“賴其力者生,不賴其力者不生”,反對“不與其葛獲其實”。強調“夫人各自衣食其力”,主張有財物的人應當“樂以養人”、“周窮救急”。它認為天地間的一切財物都是“天地中和之氣”所生,應屬于社會公有,不應為任何私人所獨占。所以,崆峒山的道士和其它地方的道士一樣“耕種自養”。可見墨子在道教信仰中的吸引力是不小的。
跪拜禮儀也是一種文化吧,它發源于五千年前的崆峒山,源于道家和道教。《莊子·在宥》記載,在軒轅黃帝去崆峒山問道于廣成子時,便是“膝行而進,再拜稽首而回”此后,歷朝歷代,下跪成了一種尊卑之禮而廣為流傳。官員上朝,百姓見到“老爺”后“撲通”一聲跪倒于地,而且越是五體投地越是常跪不起,就越能顯示下跪者的一腔“赤誠”。
上世紀初的辛亥革命,提倡以鞠躬握手取代跪拜,跪文化本應同封建帝制一道“壽終正寢”,然而積重難返,下跪之習依然“此伏彼起”。如今又過了一個世紀,下跪之風仍未消聲匿跡。道、佛兩教跪地誦經叩首,似是一條永遠不能改變的定律,尤其是道長收授徒弟、法師給僧徒受戒,都是要三跪九拜。
5、管理
在歷史上,道教宮觀的組織與管理體制,一般可分為兩種形式:一為子孫廟。廟產公有,師徒代代相傳,徒弟既繼承師父之法嗣,也繼承師父之產業。子孫廟規模有大有小,都可以收徒弟,住持稱當家,一般居廟的人少,無復雜組織,頗類似一個家庭。另一種則是十方叢林,亦稱十方常住,廟產屬于道教徒或某一道派所公有,凡是道教徒皆有在此掛單(或掛褡)居留的權利,但居留必須經過考核手續。在法嗣方面也有規定,如正一派道士便不能作全真派十方叢林的方丈、律師。十方叢林可以傳戒,但是不能收徒弟,叢林宣布傳戒時,皆其他廟里推薦徒弟去十方叢林,集中接受三堂大戒,即初真戒、中極戒、天仙戒。十方叢林的常住道眾,大都是從掛單道眾中擇優留居。十方叢林的另一特點是懸掛鐘板,以鐘板聲為日常作息號令。十方叢林的規模一般都較大,產業多,道士也多。故它有一整套組織機構和管理規制。
十方叢林的組織與管理體制,是建立在教團集體公有制基礎上,實行民主管理的一種特殊形式的體制。它的財產屬教團道眾所公有,它的主要執行如方丈、監院、都管皆由道眾選舉產生,即使是一般執事,也都由道眾公議推舉。執事皆有一定的任期,連選可以連任,對不稱職的或瀆職者,道眾可以公議罷免,還可以按清規戒律予以處罰。
一座十方叢林其首領為方丈,其次為監院,再次為都管。在監院下設有客堂、寮房、庫房、帳房、經堂、大廚房、堂主、號房等八大執事部門。其執事人員有“三都”(都管、都講、都廚)、“五主”(堂主、殿主、經主、化主、靜主)、“十八頭(庫頭、莊頭、堂頭、鐘頭、鼓頭、門頭、茶頭、水頭、火頭、飯頭、菜頭、倉頭、磨頭、碾頭、圓頭、圊頭、槽頭、凈頭)”之稱。
方丈為一觀之主,實際上是一種榮譽職務。只有受過三堂大戒,接受過律師傳法的德高望重的高道,才有條件被推選為方丈。方丈可以傳戒,在開期傳戒時,方丈稱作律師。
以上所說是指全國各地道觀正統的組織機構,而崆峒山則在以上的基礎上與齋醮誦經合并一起作了修訂,其組織是:道正統攝,下設監院、總理、教管、高功、提科、經主、表白、殿主、化主、堂主、都講、書記、公務、賬房、庫頭、迎賓、知客、執事等。
崆峒山的各個宮、觀、院、殿,除了統一的管理制度外,其它小廟自古以來也有自己的管理辦法,以約束道士和善男信女,俗家善人(稱會長)的行為。如,太清宮、太和宮、子孫宮、三清宮、靜樂宮、紫霄宮、飛升宮、通天觀、老英宮、問道宮、王母宮、五龍宮、十方院、七真觀、三教洞、雷祖殿、三官殿、龍君殿、玉皇殿等;因為這些大的廟院都是由隴東十七縣各自分管的。他們把每年收入的布施、香火錢,除留有小部分自用外,大部分都要上交管理會的。
6、羽化(坐化、羽化、虹化。)
羽化:古代修道士修煉到極致。跳出生死輪回、生老病死,是謂羽化成仙,飄飄乎如遺世獨立,羽化而登仙。羽化源自古代陰陽學,古人認為陽氣產生于盤古開天辟地陽清為天,陰濁為地。坐化、羽化、虹化。坐化:謂修行有素的人,端坐安然而命終。羽化:道教徒稱人死。虹化:得道高僧在圓寂時出現的一種神秘現象。據說,修煉到很高境界的高僧在圓寂時,其肉身會化作一道彩虹而去,進入佛教所說的空行凈土的無量宮中。
三、三元九運及二元八運解說
三元九運:元、運、年、月、日都是宇宙中星球運行形成的時間概念。近期三元九運如下:
三元:即三個花甲,共180年,一個花甲為上元,一個花甲為中元,一個花甲為下元,三元也稱為一個正元。
九運:依次為一白水運,二黑土運,三碧木運,四綠木運,五黃土運,六白金運,七赤金運,八白土運,九紫火運。九運也稱洛書九運。
三元九運擇旺宅
建房或買房,要選擇“旺地”,在風水學上稱做“旺山旺向”。以“下元七運”為例,略試說明:在下元七運,“坐西向東”為旺山旺向。“坐”就是靠背,“向”就是面向;“坐西向東”,就是建筑背靠向西,正面向東。
為何“坐西向東”是旺山旺向?七運是當運,是旺運;“坐西向東是旺地”。這旺運旺地的秘密就在『洛書』九宮圖中。“戴九履一,左三右七,二四為肩,六八為足”,此即洛書之數。風水學的“理氣”全部源于『河圖』、『洛書』,文中所言旺運旺地的界定就是這樣的。
1、三元九運:
“斗轉星移”,“時來運轉”。要界定旺運旺地,先要了解“運”是怎樣來的。有了運才有“旺運”和“衰運(失運)”之分。日出日落,分了白天與黑夜;春夏秋冬,一年分為四季十二月。不同的時節有不同的星象和氣候,會對世間萬物產生不同的影響。“吉兇休咎”也是這樣來的,玄學上把這種時日的轉變稱做“運”。
洛書有1、2、3、4、5、6、7、8、9這九個數字,于是就把“時運”劃分為九運三元。每元分為三組,稱之為“元運”,三個元運就是上元、中元、下元。每組分為三運,上元是一、二、三運,中元是四、五、六運,下元是七、八、九運,合稱為“三元九運”,每一個元運為60年,三個元運共計180年。這是有關風水方面的基本知識:
2、三元九運表:
(1)、上元:
一運坎卦(北方):一白五行屬水(1864年—1883年,一白主事)當運。
二運坤卦(西南):二黑五行屬土(1884年—1903年,二黑主事)當運。
三運震卦(東方):三碧五行屬木(1904年—1923年,三碧主事)當運。
(2)、中元:
四運巽卦(東南):四綠五行屬木(1924年—1943年,四綠主事)當運。
五運居中(中宮):五黃五行屬土(1944年—1963年,五黃主事)當運。
六運乾卦(西北):六白五行屬金(1964年—1983年,六白主事)當運。
(3)、下元:
七運兌卦(西方):七赤五行屬金(1984年—2003年,七赤主事)當運。
八運艮卦(東北):八白五行屬土(2004年—2023年,八白主事)當運。
九運離卦(南方):九紫五行屬火(2024年—2043年,九紫主事)當運。
3、八方旺山旺向:
公元1984年~2003年,人們正處在“下元七運” ,坐西向東大旺。在下元七運,這個七運就是當運,就是當旺。也就是說七運之前的六、五、四、三、二、一運都是失運,風水學上也稱做“退氣”,其氣運已經衰退了。時來運到,如能得到七運的旺氣,就必然旺丁旺財。旺丁者人強馬壯,健康長壽,勢力壯大;旺財者財源廣進,經濟發達,興盛富裕。
七運的旺山旺向在哪里?看一下『洛書』圖就知道了,看圖中那個“7”字在什么地方,在西方故“下元七運旺西方”。既然是坐西方就必然是向東方,下元七運坐西向東就是旺山旺向。九宮圖中各個宮位都有一個數字,該元運的數字落在那一宮位,就是當元的旺位。下元七運的七字是在西方,因此七運最旺是坐西向東。
由此推算,“下元八運旺艮方”,坐東北向西南就是旺山旺向,因為洛書九宮之八在艮宮;“下元九運旺南方”,坐北向南就是旺山旺向,因為洛書九宮之九在離宮。其余,以此類推。
附錄:三元九運三吉門:
下元七運: 1984年—2003年(三吉門)
第一吉門:(正神)正西位開門為『旺氣門』,主事業財運有大進展。
第二吉門:(生氣)東北位開門為『生氣門』,主事業財運穩步上揚。
第三吉門:(進氣)正南位開門為『進氣門』,主事業財運較前穩定進步。
下元八運: 2004年—2023年(三吉門)
第一吉門:(正神)東北位開門為『旺氣門』,主事業財運有大進展。
第二吉門:(生氣)正南位開門為『生氣門』,主事業財運穩步上揚。
第三吉門:(進氣)正北位開門為『進氣門』,主事業財運較前穩定進步。
下元九運: 2024年—2043年(三吉門)
第一吉門:(正神)正南位開門為『旺氣門』,主事業財運有大進展。
第二吉門:(生氣)正北位開門為『生氣門』,主事業財運穩步上揚。
第三吉門:(進氣)西南位開門為『進氣門』,主事業財運較前穩定進步。
宅屋向著海灣、河流或池塘,坐向線的要取“零神”位(七運零神在震位,八運零神在坤位,九運零神在坎位……),門前見水,主吉旺財,勿取“正神、生氣、進氣”方。否則“差以毫厘,失之千里”。
三元九運與二元八運之理解
當前易學界存在兩個計算元運的方法,一種是叫做氣運,一種是叫做天運,氣運有叫做三元九運,天運又稱為二元八運,很多初學風水的朋友被搞的暈頭轉向,到底在論元運之時該用哪套計算體系呢?其實大家不必煩惱,既然都是指元運,想必都有其各自的特點,就像現在的歷法一樣,有太陰歷和太陽歷,他們計算時間的單位只是根據不同的天體作為參考標準不同而已。
太陰歷就是所謂的陰歷,亦稱月亮歷,其歷月是一個朔望月,歷年為12個朔望月,約354或355日。太陰歷主要根據月亮繞地球運行一周時間為一個月,大月30日,小月29日,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,一年為十二個歷月的積累的一種歷法。陰歷定月的依據是月亮的運動規律:月球運行的軌道,名曰白道,白道與黃道同為天體上之兩大圓,以五度九分而斜交,月球繞地球一周,出沒于黃道者兩次,歷27日7小時43分11.5秒,為月球公轉一周年所需之時間,謂之「恒星月」。唯當月球繞地球之時,地球因公轉而位置亦有變動,計前進27度余,而月球每日行13度15分,故月球自合朔,全繞地球一周,復至合朔,實需29日12時44分2.8秒,謂之「朔望月」,習俗所謂一個月,即指朔望月而言。
太陽歷簡稱為陽歷,其歷年為一個回歸年,現時國際通用的公歷(西歷)即為太陽歷的一種,在華語文化中,“陽歷”一詞有時會被特指為公歷。太陽歷為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軌道位置,或地球上所呈現出太陽直射點的周期性變化,所制定的歷法。在地球圍繞太陽公轉過程中,春分陽光直射在赤道時,當天晝夜時間平均,之后北半球的日照時間逐漸變長,氣溫隨之升高,直至夏至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時,日照時間達到最長,接著日照時間逐漸變短,到秋分陽光再次直射赤道,晝夜時間又再平均,此后北半球日照時間逐漸變短,氣溫跟著降低,直至冬至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時,日照時間達到最短,后來日照時間逐漸變長,再回到春分晝夜平分(南半球的日照時間在夏至時達最短,冬至時達最長,與北半球相反),依此太陽直射點周期性變化,計365天5小時48分45.19秒(或計365.2421897天),定為一個回歸年,所制定的歷法,稱為“回歸陽歷”。